(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18日專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指出,高雄世運開幕,說明海峽兩岸若繼續拍拖下去,中國大陸遲早要面對中華民國,中國大陸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將是定位海峽兩岸關係最大關鍵。
《聯合早報》駐台北特派員沈澤瑋以〈當PR China遇上Taiwan, ROC〉為題,就高雄世運開幕時中國運動員技術性集體消失一事進行評論。
文章說,雖然馬英九總統臨時換腳本,沒有在高雄世運開幕式上說出自己的身分,但由外國人口中說出中華民國臺灣總統,要比馬英九總統自己說出來有意思。
文章指出,中華民國臺灣總統要在國際間正式亮相原本就不容易,「中華民國臺灣總統」(President of Taiwa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這個稱謂更是極少在國際場合聽見。馬英九總統能以這個身分上台宣佈世運開幕,不能不說是繼台灣以所謂「中華台北」名義的觀察員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之後,海峽兩岸再次善意溝通後的又一折衷安排。
文章說,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中華民國,就等於承認前總統李登輝的「兩國論」或前總統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而北京顯然認為,中國選手在台下聽中華民國臺灣總統發言,等同於在國際場合承認中華民國臺灣總統,違背所謂「一個中國」原則,所以運動員必須集體消失。
文章認為,這一情況說明了,相較於「虛」的台獨,「實」的中華民國(Taiwan, Republic of China)恐怕才是中國大陸更打不開的死結。但海峽兩岸如果繼續拍拖下去,中國大陸遲早要面對中華民國,中國大陸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將是定位海峽兩岸關係的最大關鍵。
文章說,因為海峽兩岸不能相互承認,馬英九總統早在總統選舉前就創造海峽兩岸「互不否認」的主張。陸委會主任委員賴幸媛日前在訪問美國僑界時也說,目前海峽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也都是由雙方官員直接面對面談判,象徵兩岸已從「相互否認」走向「互不否認」的事實。
「互不否認」概念非常模糊,如果根據中國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員鄭海麟投稿《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文章,與馬英九總統私交甚篤的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認為,「互不否認」是一種默認對方事實存在的方式。比如,海協會會長陳云林來台,當然會看到中華民國國旗、國徽,認識到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存在這個事實,但如不從法律上「承認」它,則不存在「兩國論」的問題。
但文章引述《自由時報》昨天刊登的特稿指出,中國選手缺席世運開幕,已讓馬英九總統「互不否認」破功。
文章又引述中央社的特稿說,從台灣終止動員戡亂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早就不再採取「漢賊不兩立」的立場了,這是對海峽兩岸關係的最大善意,但中國大陸卻不尊重「中華民國在臺灣」(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真的很傷害台灣民眾的感情。
文章最後說,世運閉幕式,中國選手應該也不會進場,但如果能暫時把政治放在一邊,「互不否認」地繞場一圈,相信他們會獲得全場最熱烈的掌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