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比賽爭議多 民粹豈能奪金牌(陳楷報導)
這次香港2009年東亞運動會(Hong Kong 2009 East Asian Games)跆拳道(Taekwondo, 韓國語:태권도)比賽,中華台北民國(台灣)選手曾敬翔被韓國(Korea, IOC編碼: KOR)選手宋智勳擊倒,大會判決曾敬翔落敗僅得銀牌。由於曾敬翔一度昏迷不起,中華台北民國隊(台灣)(Chinese Taipei Republic (TAIWAN), IOC編碼: TPE)立刻提出抗議,但是大會並沒有更改判決,現場觀戰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在場怒罵韓國的技術委員,轉播畫面傳回台灣,國內民眾群情激憤;加上現場有一位中華民國臺灣籍的裁判鄭大為擔任執法,回國以後不但堅持判決正確,還指責曾志朗「煽動群眾」,使得事件從「韓國人欺負台灣人」演變成「自己人不挺自己人」,引起軒然大波。
中華民國臺灣跆拳道協會(ROC Taiwan Taekwondo Association)決定在11號火速召開紀律委員會處理。中華民國臺灣跆協秘書長何豐彥表示,鄭大為回國以後指責曾志朗,嚴重影響跆拳道界形象,「人家是堂堂政務委員,也不是你跆拳道界的人,去那邊幫你加油聲援出氣,結果你居然說人家煽動群眾,我們跆拳道很多教練、裁判這兩天都打電話來,說你們中華民國臺灣跆拳道協會在幹甚麼?」
何豐彥也認為鄭大為的確誤判。「喉嚨都被你打到了,人都昏倒了,如果只打到護具沒有打到喉嚨,這個人會昏倒嗎?」至於變成千夫所指的鄭大為並沒有躲避媒體,只表達無奈,因為運動比賽當中的觀眾、選手跟裁判,本來觀點就不一樣。「我個人對於曾前部長這次做中華台北民國隊(台灣)的領隊帶動出來的精神,他表現出國家民族的熱愛,我個人很尊敬,可是以裁判人員的角度,我們必須冷靜地看待這件事。」
鄭大為指出,四個裁判後面都有一台攝影機,發生爭議狀況時就檢視畫面,他也詢問了中國籍主審跟中國澳門的副審,都認為曾敬翔被打到胸部丟分,「最後的裁決,是四個錄像審議看了以後競賽管理委員會做出的最終結論,因為那個角度看是他的拋物線從上往下,到曾敬翔的右肩位置,從任何邏輯角度看都是這樣。」
至於何豐彥雖然不同意鄭大為的判決,但是也表示,媒體事後只以單一角度畫面,就宣稱可以「還原現場」,其實也太過草率。「有時候你用這樣的影帶就要這麼粗糙、證據力不夠強的狀況下,你如果處分下去,未來會有後遺症。」
何豐彥也指出,一般國際跆拳道比賽不可能安排同國籍的選手跟裁判同場演出,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希臘語: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比賽甚至會安排五大洲國家裁判交叉執法;只是東亞運參賽國家本來就不多,這次香港2009年東亞運動會(Hong Kong 2009 East Asian Games)又跟寮國(Laos, IOC編碼: LAO, 寮語: ນລາວ)永珍(Vientiane, 寮語: ວຽງຈັນ Viang-chan / Wiang-chan)的東南亞運動會撞期,東南亞國家都不能支援裁判,才出現中華台北民國(台灣)選手跟韓國選手對打,兩國裁判還當副審的情況。
鄭大為七月才出國擔任2009年第二十五屆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5th World University Summer Games Belgrade 2009 Serbia,簡稱「2009年貝爾格勒世大運」25th Universiade Belgrade 2009)裁判,原本年底東亞運還不會輪到他;但因為東亞運裁判人數不足,何豐彥才推薦鄭大為再度出國。「貝爾格勒世大運這次他去擔任國際裁判的時候,我回來問教練跟中華民國臺灣大專院校體育總會(ROC Taiwan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 簡稱「中華民國臺灣大專體總」CTUSF)秘書長魏香明,都覺得他不錯,所以後來這次東亞運要我們再增派三個人的時候,就把他加上去,因為他的英語能力也不錯。」鄭大為雖然擁有八段段位,又是奧運金牌中華民國台灣國手陳怡安的啟蒙教練,但在國內跆拳道界並不得人緣,到了本屆中華民國臺灣跆協改選以後才獲得重用,沒想到鬧出這次風波。
何豐彥也表示,這次紀律委員會處分只針對鄭大為的發言跟態度,沒有辦法處理他在東亞運的判決,因為鄭大為只是執法裁判之一,如果說他誤判,就變成中華民國臺灣跆協質疑亞洲跆拳道聯盟(Asian Taekwondo Union)跟東亞運大會的國際事件。「因為針對他的判決做處分,到時候他把問題申訴到亞洲跆聯那邊去,到時候變成我們中華民國臺灣跆協要跟亞洲跆聯對抗,會引起一些後遺症,但並不表示我們認同他這一次判決是對的。」
跆拳道是極少數中華民國台灣能打進世界舞台的奧亞運正式運動項目,但長久以來被韓國把持權位,受裁判主觀因素影響勝負也早就不是新聞。這次東亞運的事件跟過去更大規模的奧運、亞運跆拳道比賽爭議比起來,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不巧又夾進中華民國台灣裁判背書,事態才難以收拾。其實國內媒體與其宣揚民粹主義同仇敵愾,不如討論如何加強跆拳道選手的培訓環境,甚至於發展其他具有客觀勝負標準的運動;而不是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受制於人,一直生悶氣,對國內體育發展也沒有正面幫助。